1月20日深度求索发布DeepSeek-R1,在春节假期引发全球热议。对于其热议的原因主要在现在其对于美国资本市场以及人工智能路线的冲击:
(1)技术路线上DeepSeek更加注重算法架构优化与语料数据准确性而非传统的堆算力
(2)性能与成本上DeepSeek性能与OpenAl的ChatGPT相当,但训练成本极低(导致英伟达大跌)
(3)策略上Deepseek采用完全开源的策略,包括数据、算法、权重和评估标准,吸引了全球开发者。
其低成本、高性能的模式直接冲击了美国科技目头在AI领域的高投入模式,引发了市场对现有A基础设施投资的质疑;同时其开源模式打破了美国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技术垄断,使得更多开发者和企业能够低成本接入前沿AI技术。
相比之下,美国因监管和国家安全顾虑未全面拥抱开源,导致在AI开源领域失去先机。(大家的固有认知是美国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或处于垄断地位,但DeepSeek的出现冲击了全球资本的固有认知,让全球科技圈、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浪潮的技术路线与产业竞争格局)
一个大级别的炒作过程大多数时候会经历
概念-细分-落地三个阶段,
目前DeepSeek刚处于投资者对于概念的关注阶段,因此从表现上来看资金在这阶段所聚焦的主要为与DeepSeek相关联性的个股,如训练数据服务商、算力服务商等。
但若以前瞻性的眼光去做未来二阶段、三阶段的推演,就需要以DeepSeek为点但又要跳出Deepseek这一个点的圈子去审视整个人工智能的阶段。
DeepSeek对于推理的重视以及其低成本、开源的路线为下游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参与人工智能的机会
(低成本、开源意味着下游企业不再需要庞大的资金去做模型的训练,可以使用较低的成本去部署本地的大模型或将大模型置入各种产品之中,更有利于下游企业对于人工智能的商业化)。
DeepSeek终究只是AI浪潮的参与者,如互联网浪潮中的阿里、百度、京东、腾讯,
在AI浪潮之中也不会仅仅只有DeepseeK一家企业,更多应该会是百家争鸣的结果。
因此在Deepseek的二阶段、三阶段或者说在2025年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审视,聚焦点可能会由23、24年的训练端转变为应用端。
应用端的主要细分包括软件应用、硬件应用与算力支持;
软件应用主要包括如修图软件、办公软件、剪辑软件、搜索引擎等;
硬件应用则包括手机、电脑、机器人、玩具等;
而算力支持则包括端侧的SOC芯片(端侧计算)、云服务厂商(云端计算)。
https://www.cls.cn/detail/1935888